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_最新亚洲中文字幕无线_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丨区2区_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首頁>檢索頁>當前

思政課在線教學應堅守內容為王

發(fā)布時間:2022-11-18 作者:司明宇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全國疫情防控的緊張形勢下,很多學校采取“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在線教學模式。這既是特殊時期的非常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成果,更是推動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和重要陣地。在線教學唯有堅守內容為王,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導人,真正觸發(fā)思想、觸及靈魂、觸動行為。如何提升思政課在線教學的內容質量?辯證把握以下三個維度尤為關鍵。

要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良性互動。在線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學場域的虛擬化,缺乏師生之間互動的實體空間,這對思政課教學實現“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提出了挑戰(zhàn)。需要指出的是,“00后”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從小就接觸信息技術,一些學生甚至對網絡新技術和線上學習方式的掌握比教師還要熟練。如何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是提高思政課育人實效性的必答題,更是一道難題。

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即思政課在線教學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在線上教學中牢固樹立“主導+主體”的教學共同體理念,在熟練掌握網絡信息技術和學生群體特點的同時,堅持內容導向、能力導向和價值導向,主導思政課在線課堂。如果沒有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師的主導就失去了對象,教學雙向互動就可能因“有教無學”而變得殘缺。所以,思政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加強對教學計劃、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的主導,同時推動教師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融合,實現師生之間課堂教學與情感交流的良性互動。

要堅持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科學轉化。在線教學絕不是人對人、屏幕對屏幕之間的簡單互動,而是教師運用特定的教學手段,通過組織系統(tǒng)性的課堂活動,實現教材的知識體系向學生認知轉換的過程性活動。一般而言,教材是構成師生教學共同體的重要橋梁,是系統(tǒng)化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在課程育人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教材內容多與教學課時少、不同學段思政課之間內容重復、理論抽象性與受教育對象感性化、統(tǒng)編教材與學生群體多元化的矛盾等。

思政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用大眾化的話語方式將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內容通俗化地表達出來。在線教學中,思政課教師絕不能拿著教材內容“灌輸填鴨式”教學,否則在線教學將流于形式和空洞說教。在線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找準學生的價值共鳴點、情感觸發(fā)點、學習困難點,構建教材重點、理論難點、社會熱點、學生特點有機結合的教學內容。思政課教師只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絡載體、充分挖掘網絡資源,重視溝通、傳遞、感染、分享等情感作用,充分體現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把教材文字背后的育人效果呈現出來。

要堅持知識內容與外在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在線教學是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之一,它以方法的創(chuàng)新引發(fā)了教學理念的變革。新媒體時代,一些慕課平臺與在線直播平臺的推廣和普及,為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契機。例如,目前國內有中國大學MOOC、網易公開課、人民網公開課、清華教育在線、優(yōu)慕課等諸多公共學習平臺,以及豐富多樣的在線教學工具。這些網絡在線平臺一方面為思政課在線教學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傳統(tǒng)線下課堂不具備的功能要素。例如,點名簽到、實時彈幕、電子黑板、論壇答疑、線上答題、教學統(tǒng)計等實用性極強的功能模塊。

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思政課線上教學中,存在部分夸大技術、媒介的工具性作用的現象,造成教學內容本身的空泛化問題。教師如果過多重視和關注“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互動”的外在形式,則可能忽視和忘記練好內功。一旦過于注重課堂形式的“花樣翻新”,思政課在線教學的育人效果反而可能會大打折扣或成效甚微。因此,如何用在線工具承載豐富的知識內容,實現知識內容與外在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是思政課在線教學必須直面的課題。思政課教師絕對不能被線上教學的多重功能形式牽著走,掩蓋了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思政課教師雖然不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但可以通過“在線”的媒介,站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的第一線。在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思想戰(zhàn)場上,思政課教師發(fā)揮著重要的引領和激勵作用,要牢牢堅守內容為王的理念,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培根鑄魂中的關鍵作用。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1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dancegxau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