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fā)現(xiàn)和研究120周年時指出,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fā)展。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標志著世界對甲骨文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甲骨文出土地,河南安陽被譽為“文字之都”。近年來,安陽立足文化資源稟賦優(yōu)勢,用“一片甲骨”的故事講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校園里書寫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語言文化的歷史新篇。
數(shù)字技術讓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刀筆留痕,甲骨呈奇。
走進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借助數(shù)字技術綴合甲骨碎片,他們身后的書架上則擺滿了甲骨文著錄的“大部頭”。
“我們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暨中國社科院重大科研項目《甲骨文合集三編》,總計著錄甲骨文2萬多片,這項課題主要目的是收集以往甲骨文研究中的遺漏材料,以及進行數(shù)據匯總?!敝袊鐣茖W院學部委員宋鎮(zhèn)豪介紹。
甲骨文自1899年被發(fā)現(xiàn)以來,先后出土約16萬片,收藏于16個國家的博物館、圖書館等機構。甲骨文著錄書籍多為“大部頭”,價格昂貴,一般學者很難擁有全部資料。為助力甲骨文的深入研究,建設一個免費可共享的甲骨文大數(shù)據平臺勢在必行。
2019年,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研究團隊打造的甲骨文大數(shù)據平臺“殷契文淵”亮相。“這是目前全國唯一免費且容量最大的甲骨文數(shù)據庫?!卑碴枎煼秾W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介紹,正是這兩個特點讓“殷契文淵”成為甲骨文研究領域內廣受認可的大數(shù)據平臺。
“殷契文淵”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xiàn)甲骨自動綴合和計算機輔助考釋等,為甲骨文研究提供智能化服務。
“甲骨為3000多年前的文物,逐漸風化和消失,數(shù)字化保護迫在眉睫。在甲骨文保護方面,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構建出數(shù)字摹本、數(shù)字拓片等,從而實現(xiàn)甲骨實物在數(shù)字空間的高保真還原和保護。”劉永革介紹,未來,“殷契文淵2.0”將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形成甲骨文保護與整理的新技術規(guī)范和標準。
甲骨文進校園弘揚中華優(yōu)秀語言文化
在安陽市中華園小學,一條甲骨文文化長廊格外醒目,墻上的每一幅甲骨文創(chuàng)意作品都是學生們學習成長的見證。甲骨文書屋中無處不在的甲骨文元素和各類甲骨文書籍為孩子們呈現(xiàn)了原汁原味的甲骨文文化,由師生合作完成的“甲骨文十二生肖”墻及甲骨文百家姓墻通過美麗的圖畫展現(xiàn)了悠久的中華文明。
“鋪好宣紙,用水把宣紙打濕,用鬃刷撫平氣泡,把紙砸實在凹槽里,晾干后就可以進行拓印了?!敝腥A園小學的甲骨文社團輔導教師正在演示模擬甲骨片拓印過程。
在這樣的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學習甲骨文課程、習練甲骨文,通過原創(chuàng)的甲骨文繪本和模擬甲骨拓片小活動,加深對甲骨文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習甲骨文的興趣。
“我們將甲骨文特色融入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以語文課堂為主、藝術課堂輔助、校本課程引領、社團課程補充、研學基地拓展的教學體系,初步實現(xiàn)了識字教學、美術手繪、甲骨文文化特色教學的巧妙結合,讓甲骨文深厚的意蘊、優(yōu)美的線條、雋永的歷史滋養(yǎng)學生心靈?!敝腥A園小學校長張麗娟說。
據介紹,中華園小學與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簽約并設立甲骨文教學研究基地,每年邀請中國文字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教師講解甲骨文知識,定期開展甲骨文特色教研活動。
甲骨文走進校園在安陽并不鮮見。安陽市建設了全國第一所以甲骨文命名的學?!凹坠俏男W”,并相繼建成省、市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37所。
“我們將甲骨文專業(yè)研究、課程課題、書法創(chuàng)作等領域內的人才培養(yǎng)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每年組織培訓甲骨文骨干教師100名,為甲骨文進校園、進課堂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卑碴柺懈笔虚L常慧芹說。
沉浸式體驗讓甲骨文“活”起來
中國文字博物館坐落在安陽的城市中軸線上,為人們講述著中國語言文字的故事,也講述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近年來,中國文字博物館通過開展公益課堂、開設專題展覽等方式,將較為高深的文字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使受眾對中國語言文字萌生喜愛,產生文化自豪感。
每逢周末和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學生自發(fā)報名參與中國文字博物館開設的公益課堂。孩子們身著親手制作的手繪甲骨文T恤,置身于甲骨文的海洋,領略中國語言文字之美?!霸谥袊淖植┪镳^的公益活動中,我能更好地了解漢字,感受魅力?!边B續(xù)幾年參與中國文字博物館公益課堂活動的七年級學生趙可欣說。
“我們通過設立歷代書法藝術、漢字民俗、字書瓊林和字里乾坤等專題展,全面展示語言文字對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藝術精神、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產生的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敝袊淖植┪镳^副館長魏文萃介紹。
走進“字里乾坤”數(shù)字體驗展,聲光電及色彩鮮艷的場景造型帶給人強烈的感官沖擊,游客在這里不再是單純地看展,而是在互動中“體驗歷史,感受真實”,獲得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
除了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專題展覽,“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和“甲骨文廣播體操”也是安陽市依托“殷契文淵”大數(shù)據平臺嘗試煥活漢字源頭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
今年4月,“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上線,該小程序通過故事性引入、游戲化互動、社交化共享等方式吸引公眾了解甲骨文及中國語言文字的演變,吸引公眾體驗甲骨文魅力;通過文字臨摹、文字創(chuàng)造等功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中小學和中國文字博物館等文博機構社會教育部門提供甲骨文研學的線上支撐工具。
“甲骨文廣播體操”把甲骨文和廣播體操相結合,通過身體動作把靜態(tài)的文字動態(tài)展現(xiàn)出來,賦予古老的甲骨文新的生命力?!笆沼夷_身體轉向左側,兩腿微屈呈半蹲,雙臂與肩同寬,手臂與身體呈90度夾角,提腕,形成‘人’字?!备凹坠俏膹V播體操”的動作解說,公眾就能在“扭一扭,擺一擺”中體驗甲骨文魅力。
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利用,拉近了甲骨文與觀眾的距離,讓陳列在博物館的甲骨文“活”起來,助力古老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彰顯了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時代價值。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19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dancegxau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