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_最新亚洲中文字幕无线_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丨区2区_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首頁>檢索頁>當前

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

深度推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發(fā)布時間:2023-09-06 作者:尤吉 來源:中國教育報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后,國家課程校本化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但校本化什么,怎樣校本化,卻需要學校管理者認真審視并積極探索。筆者所在的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陶行知先生曾考察其前身之一的開原鄉(xiāng)立第一小學,并寫下了《無錫小學之新生命》一文,高度贊譽學校為“無錫小學之新生命,中國教育之新希望”。此文一直鼓舞著育紅人且思且行,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踐落地。

校本化課程內(nèi)容。如何深度實現(xiàn)課程校本化?需要基于國家課程,將相關內(nèi)容借助學校原有的特色課程內(nèi)容進行整合,可以是學科內(nèi)的,也可以是跨學科的,從而融創(chuàng)更適合學校、適切學生的課程內(nèi)容。也就是說,學校需要依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目標與要求,將課程內(nèi)容變?yōu)閷W生的學習內(nèi)容,立足學習者的發(fā)展需要,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尋找適切學生學習、易于操作的學習內(nèi)容,從而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便于學生了解、實踐與學習。

育紅小學基于百多年來鑄就與堅守的“為公益民”學生品格教育這一核心價值觀,充分利用德育課程,尤其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將其中與公益品格教育密切相關的課程內(nèi)容作為專題,進行系列主題單元式的校本化建構,通過重置單元教學目標、重組單元學習板塊、重設單元學習任務及評價,形成了公益品格教育的系列課程內(nèi)容。這樣的校本化課程內(nèi)容建構,不僅能夠觀照到國家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且能夠更好地觀照到學生公益品格培養(yǎng)過程中的現(xiàn)實生活與真實成長;不僅豐富了國家課程的內(nèi)容,更提高了國家課程的實施質量。

校本化課堂教學。每個學生在學習上往往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和不同的起點、理解力與領悟力,有的可以很快理解數(shù)學概念,卻對外語的語法規(guī)則“轉不過彎”,有的對知識的掌握吸收很快,但動手操作“丟三落四”,因此學校就需要搭建平臺,針對不同特點、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及學習途徑,或小組學習,或自主學習,或體驗式學習,或探究式學習,從而將國家課程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通過學生感興趣或擅長的學習方式來達成。

育紅小學的課堂教學在傳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學生作為一名學習者的角色地位,積極創(chuàng)建“現(xiàn)代小先生制”學習制度。學校形成了以“自學自教——自主獨學,先學先思,嘗試建構;互學互教——小組研學,善學善思,完善建構;群學群教——全班共學,深學深思,深化建構”為基本樣態(tài)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催生了表現(xiàn)類——做做演示“怎么做”、探究類——說說思路“為什么”、聯(lián)想類——舉舉例子“有什么”、思辨類——擺擺觀點“怎么樣”等典型學習方式,實現(xiàn)了課堂學習的差異互補,人人參與,主動合作,互動相長,學習共生。

校本化學習工具。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方法用對,重在工具。因此,在用對學習方式的同時,學校要校本化地研究設計學生的學習工具,特別是指引學生使用合理的思維工具來學習。語文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應“學習記筆記、列大綱、寫腳本、畫思維導圖等整理和呈現(xiàn)信息的方法”。記筆記、列大綱、寫腳本、畫思維導圖,這些都是學生梳理信息、整理思路的方法,而“畫思維導圖”更是一種最典型的強大的思維工具。

當然,思維工具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和學習的要求有著不同的外顯形式。比如育紅小學在科學學科中特別注重使用“自然筆記”,以便提高學生的科學觀察能力;在數(shù)學學科中特別注重“線段圖”等學習工具的使用,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量關系;在文學閱讀課程中特別注重使用“情節(jié)折線圖”,便于學生梳理復雜的線索和把握人物的形象;在德育課程中特別注重“手賬本”學習工具的使用,便于學生產(chǎn)生內(nèi)心的自省對話。

校本化學習空間。在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學校管理者、教師必須將學??臻g賦能兒童學習,創(chuàng)設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校環(huán)境。通過豐富多元的非正式學習空間,讓學生與真實世界聯(lián)結,與真實世界對話,通過創(chuàng)設開放的情境,支持學生直觀、具體地觀察、體驗、探究、交流、分享等,并通過與正式學習空間的結合,實現(xiàn)學習空間的延展。本著“學為中心”,加強學校學習空間建設,讓空間情境承載起文教功能,使學生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體驗到的以及創(chuàng)造的過程成為以文化人、體驗成長的過程。此外,學校虛擬學習空間也是重要的陣地,要通過技術賦能的虛擬學習空間這一新型學習空間的建設,使學生擁有更豐富的資源與工具,也為教師能夠關注每名學生的學習提供可能。

校本化學習資源。如果說上文說的“學習空間”是為學生提供在校的學習資源的話,那加強校外學生學習資源建設也是學校落實新課標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要根據(jù)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需要,加強與外界各類可用可行的資源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靈活多樣地實施柔性引資引源,共建共享,創(chuàng)設更多可能的學習場域,建設更為多元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以彌補學校學習資源、學習空間建設不足的問題??梢允莿趧咏逃矫娴模热缒竟そ?、花卉園藝、中草藥種植與使用、非遺文化傳承;也可以是科技科學教育的,比如海洋世界、深空探索、編程建模、AR/VR虛擬體驗等。

校本化學習評價。要問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閉環(huán)在哪里,那一定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評價方式。作為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路徑中的關鍵一環(huán)——學習評價是終點,也是起點,因此,做好校本化的評價方式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基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既要有終結性的評價,也要有過程性的評價,既能夠有增值性的評價,也能夠有考慮到學生現(xiàn)狀的表現(xiàn)性評價等等。通過這種評價方式的改革,讓學生在成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評價支點,找到自己不斷成長的方向。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06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dancegxau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